中山装—出于国人的强烈自尊

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,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、相互交融,当时有一些外国驻我国办事机构人员穿西装,加上我国一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也穿西装,这样,西装就首先在我国知识界得到普及。激进的革命者们更是弃长袍、丢马褂,率先穿起西装。然而,西装毕竟是舶来品,出于强烈的自尊心,学生中出现了一种对西装加以变通的服装,样式较为简便,不需要过多装饰,时称“学生装”。辛亥革命后,孙中山先生认为是该有一套代表本国民族气节的服装了,革命党人穿什么样式的服装是一个大问题。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展开讨论的基础上,孙中山建议穿广东便服,并借鉴吸收学生装剪裁合体的特点,把直领改为翻领,最初的式样有背缝,在后背中腰处有腰带,前门襟钉9个扣子,上下口袋明褶外露。服装设计成后,孙先生自己带头穿起,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此服称做“中山装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旧式中山装逐渐改为后背无缝了,9个扣子改为5扣,大口袋改为贴口袋,上面的两个小口袋改为平贴口袋,袋盖上留有明眼。中山装造型大方、严谨,蕴涵了中国男子内向、持重、和平、知足的品性。“因为他们是理性的民族。他的教育背景是道家的出世思想揉合以孔教的积极鼓励,养成一种和谐的人生理想。”(林语堂语)

 

中山装在其诞生并发展过程中,有一个显著特点:即其中蕴含的时代背景远远超出它的装扮形式。应当看到,服装从单纯的装扮行为到礼仪行为的确定,除了自身历史传统的沉淀,还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,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巨大积累,才能提供给人们更多的社会活动场合并刺激和促进社交礼仪的完善。然而,二十世纪前半页复杂的政治风云,影响了中国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贫瘠的生活、保守的思想,使人们无法顾及温饱、安定以外的事情。一般乡村间的劳动人民和城市中的产业工人,还是以布褂、裤子和棉袄为主;乡绅望族阶层因为受传统礼教的制约和对家族制度的维护,严格规定、限制家族内部的装扮行为,以承袭清末的大襟衣袍为最,稍有逾越,即被告之忘了祖宗,斥为大逆不道;商业、金融人士和留洋者因受西方生活思想的影响,这一阶层以穿西装为主。因此民国以后的三十年,中山装便成了政府官员形象、地位的说明书,某些利欲熏心之流更把中山装作为他们炫耀身份,满足私利的代用品。尽管如此,在当时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社交活动中,中山装的穿着形式并没有明显的区别,也就是说没有形成装扮行为和礼仪行为对它的制约,其形制与结构依旧保持稳定、对称的趋同性。即中山装的诞生只是构成了一个相对和谐的框架,人们没有对它进行民族精神上的发展。

新中国成立以后,陈旧的传统习惯势力被逐渐打破。表现在服装上是人们开始放弃甚至鄙视旧时代的繁文缛节,纷纷效仿、追求代表新生制度,新生力量的革命性服装。身着中山装自然成为思想进步,信念坚定的标志,而且穿着者又多是政府官员或军队领导者,人们在中山装的光环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和理想。一些民族资本家在公私合营之后也纷纷穿起中山装,以此表示告别过去,真正成为人民的一员。不难看出,中山装的发展、推行,每一次都有其鲜明的社会意义。随着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建设,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,中山装在人们心灵深处的距离感逐渐转化为亲切、认同,并逐步发展成了国内汉族地区人们的统一着装。普通大众与政府官员的区别在于服装面料的选择,普通大众的中山装多由涤棉或化纤布裁制而成,配以布鞋或胶鞋;而政府官员的中山装则选择较高级的毛呢面料,脚穿皮鞋,显得格外的精神和庄重。中山装之所以由又被称为“干部服”,就是人们向往、追求一种崇高生活的心理表现。那时,人们也常常舍得多投入一些,给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做一套质地、工艺都较为考究的中山装,以备逢年过节或庆典活动时穿。抚今追昔,中山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经扮演过异乎寻常的角色,在国际上代表着我国的正式服装,如果伴随时代前进的脚步,对中山装加以科学的研究和发展,必然不会给我们留下许多的空白和缺憾。

在中国新民主革命历程中,中山装肩负着进步、独立的重任;在中国人的生活里,中山装承载过至关重要的精神需求。无论是尼克松笔下的共和国领导人;还是美籍作家韩素音字里行间的中国男人,无一例外穿的都是中山装。人们为周恩来的外交风度所倾倒,那份儒雅、自信无疑就是人与中山装的完美结合。时至今日,当西方各种服饰潮流汹涌袭来时,有识之士已经在问:中国人怎么了?我们自己的服装呢?人们不约而同想到了中山装,想到了对襟褂,相到了大红的团花。然而,我们重提服饰民族化,不应该只是旧装的翻版,而是探索并建立一套反映中国人精神内涵,适合中国人生活秩序的装扮体系。这种装扮体系既不同于西装的功利性与程式化,也不同于和服的华美与繁琐,它应该认同与中国人的道德品格,应该是我们纯粹的国服。

虽然这种体系至今还没有完善,但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。1999年江泽民主席访美,身着中山装出席总统晚宴,寄个性于平和之中,寓自尊于雅致之中,泱泱大国的气度在江主席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。所有这一切,都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注重“合礼”的服饰观。“合礼”,一是合身份,二是合场合。现代的中国服饰观正在与国际接轨,全世界的人都会用某种方式来不断修饰自己的外观,这就要求我们对民族服饰的研究和贡献,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,既要“合礼”,又要“合时”。只有与时俱进,才有可能重新创造一种新的“流行体系”,才有可能重新衍生出一个魂牵梦绕的“民族情结”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中山装的由来,形成与发展

版权所有©MAARFA中山服公司 www.zhongshanf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