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广东省中山市相关单位正在搜集中山装的历史资料,如果资料能够齐全,中山装将努力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(10月30日《广州日报》)
相当一部分网友对中山装“申遗”表示质疑,其理由大致可归结为两类:一是中山装的“原创性”不强,他是日本学生装的翻版;二是中山装代表不了“民族服装”,因为中山装历史不悠久,民间人士大抵多支持“汉服运动”。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构成反对中山装“申遗”的有效理由。
首先,“原创性”不强,并不能说明其中没有中国自己的东西在里面。胡适先生曾经说过:所谓“创新”不过是在模仿别人的基础上增添一点自己的东西而已。专家也表示,“中山装是中国标志性的礼服,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例如,中山装的4个明袋喻含着‘礼、义、廉、耻’四大传统美德。”这些内涵都是日本学生装所不具有的,可以说,是中国人在历史中积淀出独特的服装文化意识。此外,中山装还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爱国精神和青春激情,这更是日本学生装所没有的。我们以其他国家为例,日本的“和服”本来源于我国唐代服饰,可是他们对之予以民族改造就变成了自己民族的一个主要文化符号;2005年,韩国申遗成功的“端午祭”也是受古代中国影响形成的习俗,可是韩国人在其中加入迥异于我国的文化因素,因此“端午祭”就变成“韩国特色”了。所以说,即使“原创性”不强,只要其中加入了本民族的众多独特风格就可以称之为“民族特色”的,当然也可以“申遗”。
其次,说中山装代表不了“民族服装”,这实在有点“驴唇不对马嘴”。诚然,中山装不如汉服更代表和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文化——审美心理,但是中山装“申遗”,只是一种服装的“申遗”,并不会因此就挤占了“民族服装”的位子啊!热爱“汉服”,这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,但是把汉服定于一尊进而排斥其他传统(如“五四”中山装传统、民国旗袍传统)就失之偏颇了。中山装简便实用、庄重大方、寓意丰富,其中灌注着一个爱国与救亡的时代的激情和精神,尽管它历史不悠久(当然也不应成为正统的“民族服装”),但是它同样具有“申遗”的资格。
事实证明,用一种恰当的保守主义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,无论对群体凝聚力和文化修养,还是对经济政治发展都是有好处的。轻易抛弃传统的民族,往往浅薄得如同一张白纸一样,没有任何文化标识和向心力。当法国、韩国、日本这些国家都以自己的文化传统自豪时,我们也应以更加审慎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,尤其是如服装、饮食、建筑等“外在”的传统,笔者认为,支持中山装“申遗”应该是一种比较明智的态度。
上一篇:中山装的由来,形成与发展
下一篇:中国第一套中山装的制作者